從無心巧合到有意識的選擇,在古典中發現手感哲學——十彥建築師事務所 林彥穎 | 集雅社Gseven

集雅社百貨影音家電銷售領導品牌,家電規劃師提供電視、冰箱、冷氣空調、除濕機、清淨機、掃地機器人、電競螢幕、音響劇院、等全方位的智能家電規劃服務。

聚樂部

從無心巧合到有意識的選擇,在古典中發現手感哲學——十彥建築師事務所 林彥穎

2024.04.22
集人物

前言:

畢業於淡江建築系後,取得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系碩士學位,便一頭栽入建築空間設計產業20年。一路走來,獲得諸多獎項肯定,包含TID台灣室內設計大獎、德國紅點設計獎、英國〔d〕arc Awards、義大利A'Design Award & Competitions等。近期更接下CSID中華民國室內設計協會的理事長一職,期許能夠為台灣的專業設計人士創造更為廣泛跨域的國際交流平台。

投入建築產業是巧合

週間平日的早晨,林彥穎手抓一杯黑咖啡,走進會議室熱情與我們打招呼。他總是一身黑,黑上衣、褲子,搭配俐落的黑色西裝外套,腳上是光亮的黑色皮鞋,而粗框眼鏡後的眼神堅定,透露著對建築的熱情。卻沒想到,一聊起來,才發現充滿現代時尚質感的他,是喜歡用黑膠聽交響樂的古典信仰者。

為什麼投入建築產業?聽到這個問題,林彥穎笑著說,其實一開始沒有設定走建築這條路,也對產業根本不熟,「當初應該只是國中的時候很想唸美術班」因為喜歡畫畫,在前往登記學校的路上,剛好看到校門口擺放一列又一列的建築模型,於是,父親問他要不要試試建築科系,便訂定了日後走向,「這看起來是一個超級不在計劃內,又巧合的一個狀況」林彥穎回憶起當時,也忍不住大笑。

建築啓蒙的時刻

求學時期受到大量手繪建築工程圖訓練,即使現在繪圖軟體普及,他還是習慣手執工程筆,在紙上畫下直覺的思考。

「以前畫施工圖,要嘛是七層樓的集合住宅,要嘛是房屋建築,會覺得建築差不多就是這種感覺」直到後來在一次展覽上,看見美國墨非西斯建築師事務所(Morphosis Architects)的作品「瞬間有被雷打到的感覺」,那些作品的戲劇張力,顛覆以往所有認知,「真的要說啟蒙的話,那個展覽影響太大了」也是這個時間點,突然敲醒了林彥穎。

那時候剛開始有敦南誠品的二十四小時書店,他跟朋友不吃不喝不睡,瘋狂購買大量的國外建築師作品集,直至今日,仍完好地擺放在會議室書架上。這些書籍外表褪色斑駁的痕跡,刻畫了他對建築的熱情,以及青春的回憶。

以直觀手繪談建築

更多的青春,隱藏在林彥穎和夥伴建築師陳彥伶的辦公室裡,兩台電腦螢幕背對背佇立在大辦公桌中間。林彥穎的這一頭,是他在辦公室裡最喜歡的角落,灌籃高手海報和成堆建築書籍堆疊,慣用的右手邊,整齊排著製圖尺規和看起來有些年歲的工程筆,「這些都是從朋友爸爸的建築事務所那邊收到的」

「我自己在學建築的時候,所有過程都是用手」處在手繪與電腦繪圖交會點上的林彥穎,笑說「我有一點清朝末年的感覺」面對時代轉變,他一貫幽默面對。長年手繪訓練早已建立成習慣,現在和事務所的同事討論設計,用紙跟筆也還是最快速的溝通方式。

無可取代的成就感

談起做設計是否有感到開心的事情?林彥穎認為比起開心,更重要的是使命感。921大地震那段期間,他在中南部服兵役期間因傷住院,當時的軍醫院大廳,擠滿山區疏散的受災戶,他無意間看見兩個原住民小孩在伙房的回收食材桶前,撿拾食物,放入嘴裡,憶起當年場景仍歷歷在目,他難掩複雜情緒說道,正也是當時確立了他想為國家做點什麼的志向。

近幾年,他和夥伴陳彥伶負責規劃花東的公共建設案,雖然不同基地之間的距離,平均需要開車一至兩小時,但是當建築完工落成之後,看見偏鄉原住民的爺爺奶奶帶著孫子一起討論這幢建築是用來做什麼的,彷彿可以想像他們未來在這裡使用的樣子,此時完成使命的成就感,也許就是這份工作賦予的意義,也是最enjoy的地方。

黑膠與音響的古典信仰者

今年是林彥穎開業的第二十年,第一個十年他單打獨鬥,完成許多室內設計作品,第二個十年,夥伴建築師陳彥伶加入團隊,事務所也開始接洽公共建築設計。近期剛接下CSID中華民國室內設計協會理事長一職的他,即使每日行程滿檔,還是會在下班後用黑膠聽古典交響樂,「我不是什麼音樂達人,但是古典樂讓我感到很震撼的是,你可以從聲音裡去感受空間的深度和開闊性」它不需要視覺,只要把聲音打開就可以進入到另一個世界。

「我們的工作非常繁瑣,常常回到家,什麼也不做,就打開音響放得很大聲」也許是種療癒,再忙他也會抓出一、兩個小時聽黑膠,「久而久之變成習慣,就是…...下班後的一種逃脫吧…...」享受從音響流露出來的渾厚與高亢,對他而言,是排解壓力的管道,「我會去選擇下一首要聽什麼」每聽完一首,林彥穎會起身去換黑膠唱盤,有意識地選擇自己想聽的曲目,享受那個過程。

沈浸音樂裡的世界

他目前正在使用的黑膠唱機,是來自捷克布拉格的藝術黑膠唱盤ART Turntable 440 AUDIO G2 Art Light Green,以螢光綠的彩色玻璃為手工打造,耗時六週方能完成「原廠以包裝藝術品的方式,用比產品大了10倍以上的實木木箱裝置,木箱是兩個成人可以坐進去的尺寸大小,四層防護,開箱時感受到創作者十足愛護作品的心意」

選用日本音響品牌,以及英國蘇格蘭的同軸喇叭系統做搭配。獨具舊時英式風格的高階Vintage系列,令他愛不釋手。他喜歡在傍晚陽光尚未退場,夜幕降臨之前的短暫片刻,聆聽德國女小提琴家茱莉亞・費雪演奏的巴哈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和組曲、美國音樂人亨利・曼西尼創作的頑皮豹主題曲、阿根廷女鋼琴家阿格麗希的升F小調馬厝卡舞曲,以及日本木村浩子「伊豆的舞女」薩克斯風與鋼琴、小號擘劃的東京湍急人潮與夜景,帶領他從忙亂的現實生活中快速抽離,獲得放鬆與喘息。

細節工藝成就質感

由於從事設計工作,他要求的精準和純粹,有時候不完全只是物品本身的物質,而是滿足他替換音樂過程的儀式感。如此的選擇意識,也體現在家電單品上。

「價格一定不是考量點」說起購買家電的考量,林彥穎答得俐落。他從一個人是否注重飲食為例子做比喻,「比如說你吃麵包烤不烤?吐司去不去皮?」假設一個人講究食物,某種程度上也說明他對細節的要求。而回到產品設計方面,一個品牌,抑或設計師是否注重細節,如何賦予生活質感,也會投射到產品本身,一分錢一分貨,這個質感所象徵的意義,便是消費者值得花錢入手的地方。

設計美感與氛圍塑造

「我覺得形式跟材質其實還滿重要,已經不會比功能差了,因為功能是最基本的」林彥穎舉例辦公室裡的台灣品牌飲水機,白色系外觀,按鍵和功能性貼紙都設計得很簡單精準,純粹的完整性,可以無違和地融入空間,成為它打敗其他飲水機,成功被挑選的原因。

「就像無印良品的設計感,其實透露或象徵了某種品味。這個象徵性,我覺得是很重要的」即使價格平易近人,仍為環境塑造氛圍。因此,我們也很少在日本文化當中,看見因陋就簡的習慣。而辦公室選用的紅色暖氣和咖啡機,搭配著這個名為「紅盒子」的建築事務所,便是呼應氛圍,在充滿圖紙和模型的空間裡,建構一隅風景。

構成家的關鍵字

好奇問起林彥穎,如果用三個關鍵字描述家空間會是什麼?「喔這題很難,我想了好久,真的,早上來的時候還在想」然後有備而來的答道:「情感、記憶、經驗」

他引用瑞士建築師彼得・卒姆托的書《思考建築》的第一篇故事,「他花了一兩頁篇幅描寫小時候記憶中,阿姨家的木頭把手,仔細描寫握著把手的觸感,以及觸感所引發的相關事件,人的表情等等」這些事情構成彼得・卒姆托對家的想像,從生活環境的硬體累積經驗,形成記憶,然後化成情感。

林彥穎分享之前曾經遇過一個住宅空間案的屋主,是個非常成功的商人,一年到頭都在國外,偶爾才回台灣。「他房子整體設計非常非常現代,卻跟我要了一個圓桌」經過聊天才知道,原來每逢新春過年,家人親戚會到屋主家聚會,所以希望準備大家可以圍在一起的圓桌,「那個當下其實滿感動的」諸如此類的生活習慣,便能讓記憶和情感變得立體。


推薦商品

 

分享這篇文章:
請點下方按鈕將網址複製,貼上微信發送給好友